年轻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对药物的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维得利珠单抗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是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线治疗方案。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直肠炎症,属于炎症性肠病的一种,目前病因未明,暂无法治愈[1]。近20余年来,我国UC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1],给患者与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与健康负担。年3月,新型生物制剂维得利珠单抗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治疗对传统治疗或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应答不充分、失应答或不耐受的中重度活动性溃UC和克罗恩病(CD)的成年患者。维得利珠单抗的获批为中国IBD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本期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消化内科贾燕医生分享1例年轻中-重度UC患者的诊疗全过程,多方位展现维得利珠单抗在中-重度UC一线治疗中的优势。作者简介

贾燕

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IBD专家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IBD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消化病学分会IBD学组全国委员北京医学会肠道微生态与幽门螺杆菌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肠病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Hp与早癌学组委员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IBD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编委

案例详情

患者男,19岁,因“间断便血10月、加重伴腹痛1月”入院治疗。现病史:患者10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便血,便中带少量鲜血,成形,1-2次/天,未诊治。1月前再次出现便血,5-6次/天,大便不成形,伴下腹痛,无发热,门诊查便潜血阳性,粪便钙卫蛋白(FC)>μg/g,结肠镜示UC(活动期,中-重度,广泛结肠),建议住院进一步诊治。因自身原因要求先门诊用药,予美沙拉嗪1gqid、美沙拉嗪灌肠液60mlqd治疗后,症状较前改善,复查FC仍>μg/g,要求进一步诊治入院。起病以来,患者无口腔溃疡、关节疼痛等肠外表现,精神、食欲尚可,睡眠欠佳,小便正常,近1月体重下降2kg。既往史、个人史、婚育史及家族史:均无特殊。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凝血、生化正常;便常规+OB:红细胞0-2/HP,OB(+);IgA、IgM、IgG、PANCA、自身抗体均阴性;三次便培养均阴性;ESR及C反应蛋白正常、FC:μg/g。乙肝五项、传染四项、结核杆菌抗体阴性,T-spot、CMVIgG、IgM、DNA均阴性,EBVIgG阳性、EBVIgM、DNA均阴性。结肠镜检查:进镜至回肠末端,全结肠黏膜充血水肿,升结肠、横结肠及直肠见多处点片状糜烂,自发性出血,回盲瓣、升结肠、横结肠及直肠见散在斑片状溃疡,覆白苔,周边黏膜充血水肿(图1)。图1.治疗前结肠镜检查结果临床诊断:

UC(初发型、活动期、全结肠、中-重度);

Mayo内镜评分3分,改良Mayo评分10分。

治疗经过:患者为年轻男性,无感染性肠炎、结核、肿瘤等依据,患者对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要求高,经医患共同决策,处方维得利珠单抗mg静脉输注治疗。

-12-23(第0周)首次输注:输注顺利,无不良反应;

-01-06(第2周)第2次输注:输注顺利,无不良反应,大便正常,无黏液血便;第2次输注前1天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FC为.2μg/g,较输注前FC(μg/g)有明显下降;

-02-03(第6周)第3次输注,输注前复查FC为μg/g;

该案例在维得利珠单抗3针静脉输注治疗之后,大便次数由5-6次/天转为正常,无便血,改良Mayo评分从10分(治疗前)降至6分(治疗后)。-02-25复查结肠镜(第9周):回肠末端黏膜光滑,升结肠至横结肠中段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及溃疡形成,伴自发性出血,横结肠中段以远所见结直肠黏膜正常(图2)。

图2.维得利珠单抗3次治疗后结肠镜检查结果

案例总结该例患者仅19岁,为初发型、活动期、全结肠、中-重度UC,经医患共同沟通后,给予患者维得利珠单抗治疗。经3针治疗后,患者的核心症状获显著改善,改良Mayo评分从10分降至为6分,肠镜检查提示黏膜的深大溃疡已回归正常。在后续的维持治疗方案选择时,医患共同决策,继续规律使用维得利珠单抗单药治疗。专家简介

李玥

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医院教育处副处长临床医学博士后项目办副主任亚洲炎症性肠病组织(AOCC)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小肠镜学组委员北京消化学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医学装备协会消化病分会IBD学组秘书长《中华消化杂志》通讯编委、《中华炎症性肠病杂志》编委

专家点评

该案例为年轻初发型、中-重度、全结肠型UC患者,案例分析层层递进,鉴别诊断全面合理,诊疗计划依托指南规范和新近研究结果制定,值得临床学习和深入思考。在诊断方面,对于初发型UC患者,尤其是急性发病的患者,内镜下表现分布可呈不均匀、欠弥漫的特点。该例患者的内镜下表现右半结肠相对重,降结肠和乙状结肠相对轻。因此需要和其他疾病,如感染性肠炎、克罗恩病等相鉴别,进行多点多部位的活检,如回肠末端和结肠等相对正常部位的活检,对于诊断意义重大。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通常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病变范围、既往的治疗反应等多重因素。其中,对于病情的准确判断是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的前提。根据Truelove和Witts疾病严重程度分型,患者的疾病严重程为中-重度;但从内镜角度进行评分时,患者伴自发出血,符合重度活动特点。C-反应蛋白(CRP)对于诊断急性重度UC(ASUC)很有价值,经评估患者的CRP在正常范围内,因此不符合ASUC。过去对于UC的诱导治疗,临床医生可能会基于临床经验选择5-氨基酸水杨酸、激素等传统药物治疗,而较少在早期即起始生物制剂治疗。目前指南中对于中重度UC患者生物制剂使用时机的推荐发生了变化:美国胃肠病学会(ACG)指南淡化了UC治疗的升阶梯概念,强调激素和生物制剂平行选择[2];美国胃肠病学协会(AGA)临床实践指南建议尽早使用生物制剂,不推荐在5-ASA失败后逐步递增使用[3]。经权衡长期有效性、安全性等多方面因素,患者最终起始维得利珠单抗治疗。治疗9周后,患者左半结肠病变相对较轻的部位好转明显;而右半结肠因病变较重,好转相对欠佳。临床中,对于活动程度偏重的患者,可考虑在维得利珠单抗治疗的同时短时间(不超过3个月)联合足量激素治疗,加强抗炎作用,发挥维得利珠单抗中长期疗效优势,或许会使患者有更好的获益。维得利珠单抗是一种抗整合素人源化单抗,可以特异性阻断淋巴细胞向肠道炎症组织迁移,具有肠道选择性炎症抑制作用[4,5],是目前唯一专门用于治疗IBD的生物制剂。维得利珠单抗兼顾疗效和安全性。IBD领域首个头对头比较不同生物制剂治疗UC疗效的VARSITY研究显示,维得利珠单抗治疗中-重度活动性UC,在临床应答、临床缓解、黏膜愈合和组织学改善等方面显著优于阿达木单抗[6]。安全性方面,长期安全性评估数据显示,维得利珠单抗具有与安慰剂相当的安全性和很低的免疫原性,与严重感染或机会性感染风险增加无关,且不增加癌变风险[7]。由此可见,维得利珠单抗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UC一线治疗方案。参考文献:

[1]梁笑楠等,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年,北京)溃疡性结肠炎部分解读.临床荟萃.;33(11):-.

[2]RubinDT,AnanthakrishnanAN,SiegelCA,etal.ACGClinicalGuideline:UlcerativeColitisinAdults[J].AmJGastroenterol.Mar;(3):-.

[3]FeuersteinJD,IsaacsKL,SchneiderY,etal.AGA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sontheManagementofModeratetoSevereUlcerativeColitis[J].Gastroenterology.Apr;(5):-.

[4]Peyrin-BirouletL.Crohn’sdiseasebeyondantagonistsoftumournecrosisfactor.Lancet.;():67-81.

[5]BriskinM,Winsor-HinesD,ShyjanA.Humanmucosaladdressincelladhesionmolecule-1ispreferentiallyexpressedinintestinaltractandassociatedlymphoidtissue.AmJPathol;:97-.

[6]BruceE.Sands,etal.VedolizumabversusAdalimumabforModerate-to-SevereUlcerativeColitis.NEnglJMed;:-26.

[7]ColombelJF,SandsBE,RutgeertsP,etal.ThesafetyofvedolizumabforulcerativecolitisandCrohn′sdisease[J].Gut.;66(5):-.

声明:本材料仅供中国大陆境内的医疗卫生专业人员作为学术参考,而非针对一般公众,亦非广告用途。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在做出任何与治疗有关的决定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参照药监局核准的药品说明书。如果您不是卫生医疗专业人士,请勿阅读和/或传播本材料。-End-此文仅用于向医学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场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hkqa.com/tslf/133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医院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